新闻中心
在刚刚落幕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别比赛中,一位身形矫健、目光如炬的小选手成为全场焦点,他就是年仅11岁的姜鑫瑞,以未失一场的惊人战绩夺得冠军,赛后,这位击剑小明星坦言: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而站在剑道上,我明白只能依靠自己。”
剑道上的孤独舞者
佩剑小组赛第三轮,姜鑫瑞面对去年曾击败过自己的对手,裁判一声“开始”刚落,他如同离弦之箭突进,连续两个进攻得分打得对手措手不及,最终以5-2的比分取胜,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。
“在剑道上,你没有任何人可以依赖,”姜鑫瑞擦拭着护面下的汗水说道,“每一次出击都是独自决策,每一次防守都要自己承担后果,这种孤独感最初让我恐惧,现在却给了我力量。”
他的教练李建国告诉记者,姜鑫瑞刚接触击剑时是个容易紧张的孩子,甚至会在比赛前偷偷抹眼泪,转变发生在持续参赛一年后。“比赛磨练了他的心智,从害怕失败到享受竞争,这个过程是他自信增长的轨迹。”
从畏缩到无畏的蜕变
姜鑫瑞与击剑的结缘始于一场校园体验活动,当时8岁的他第一次拿起剑就爱不释手,然而初期的训练并不顺利。
“最初几个月,他几乎每周都想放弃,”姜鑫瑞的父亲回忆道,“不是因为辛苦,而是因为害怕比赛,直到参加第一次正式比赛,虽然首轮就被淘汰,但他发现自己竟然能够独自完成比赛,从此信心开始积累。”
2023年春季联赛是姜鑫瑞的转折点,在那次比赛中,他出人意料地连克三名强手闯入半决赛,虽然最终获得季军,但奖牌背后是更大的收获——“我发现只要准备充分,我就能控制场上的局面。”
赛场之外的付出
每天放学后两小时的雷打不动的训练,周末全天候的技战术研习,这就是姜鑫瑞的日常,他的书架上不仅摆着文化课教材,还有大量击剑理论书籍和心理训练指南。
“很多人只看到他在场上的精彩表现,没看到他在背后的付出,”母亲心疼地说,“有一次高烧39度,他仍然坚持完成当天的训练计划,说不能因为生病打断节奏。”
这种自律不仅体现在训练中,为了提高反应速度,姜鑫瑞戒掉了最爱的电子游戏;为了保持体能,他严格按照营养师配餐进食;甚至为了训练专注力,他每天坚持冥想20分钟。
独当一面的心智成长
心理专家张教授分析道:“击剑是一项极度考验个人心理素质的运动,像姜鑫瑞这样的小选手,通过比赛获得的不仅是技艺提升,更重要的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抗压能力,这种‘场上只能靠自己’的认知,实际上是一种极早成熟的自我效能感建设。”
这种独立性已经渗透到姜鑫瑞生活的方方面面,在学校,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;在生活中,他能够自己规划时间、处理与同伴的关系,班主任老师评价:“很难相信一个11岁的孩子能有如此强的自我管理能力,这显然与击剑训练中的自主决策体验有关。”
未来可期
眼下,姜鑫瑞正在为明年的国际青少年击剑邀请赛做准备,他的目标是站上国际领奖台,与世界各地的优秀少年剑客切磋技艺。
“每次比赛都像是一次考试,检验着我的训练成果和心理素质,”姜鑫瑞说话时眼神坚定,“我知道未来的对手会越来越强,但我相信只要持续努力,就能不断突破自己。”
中国击剑队前世界冠军王教练关注到这个好苗子后表示:“姜鑫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,技术和体能都可以培养,最难的是心理素质和独立作战能力,他在这方面的早熟表现令人印象深刻,如果坚持系统训练,未来可期。”
从那个害怕失败的小男孩到如今自信沉稳的冠军选手,姜鑫瑞在剑道上的每一步都是成长的印记,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真正的自信并非与生俱来,而是在一次次独自面对挑战中淬炼而成,对于这位少年剑客而言,剑锋所指之处,不仅是比赛的胜负,更是自我超越的无限可能。